在线留言
在地的历史 流亡的历史(李敏勇)
http://dede.com
2022-05-10 17:41
一九九○年代,台大历史系教授郑钦仁引述的“命运共同体”概念,谢长廷在他的《新文化》杂志,多所运用、发挥,李登辉也以“生命共同体”的倡议。民进党人的政治改革运动、李登辉带领中国国民党的改革,都重视创建台湾认同,都努力建构台湾的共同体条件。
流亡殖民群落执著于流亡意识、著重流亡的历史。昔日,白先勇笔下的“台北人”,官宦世家、将军族加上优伶,在台湾海峡这岸的临时首都,宴饮中流露失去京华风云的怆伤,留下“天龙国”特殊族群的幽黯魂灵。白先勇以作家之笔,留下他父亲白崇禧相关的历史三部曲,多少为先人吐了被蒋鄙夷的怨气。比起蒋家,白先勇的笔或更胜剑。张爱玲小说也多浮世流亡的怆伤,不在台湾却映照流离心灵。
白先勇虽没有政治力,他笔下的文化力道,抚慰流亡的心。但比起雷震、殷海光、傅正⋯等知识分子的动人心迹,缺少的是在地凿痕,《孽子》是另一种形貌。台湾或许只是某些流亡群落暂厝之地,共同体未尽形成。颇多在台湾的中国文学意味著这样的心绪,仿佛局外人,冷眼民主化、台湾化。
一九六四年,彭明敏以参赞中华民国的国际关系法理与现实体认,与两位台大学生共同发表〈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〉,成为阶下囚,亡命他国多年。雷震《自由中国》的反攻无望论,也有牢狱之灾。有良心的人被党国政治迫害,这就是在党国体制下的中华民国形成困境的缘由。
李登辉已辞世,他“民之所欲,长在我心”的引语,鉴照台湾民主化的信念。同龄的彭明敏仍常关心台湾民主化、自由化之路,宁静革命之路仍须台湾人民自救运动信念不息。台湾独立为一个在国际有地位的新国家,是生活在台湾已在民主、自由的人们,共同的心愿。
流亡的历史不尽能转化在地的历史,部分是殖民意识作祟,一些虚浮流亡殖民群落的文化人,以虚饰美文装腔作势。龙应台的文化性和马英九的政治性就是写照。这样的流亡中国心常带有殖民性,影响新认同的形成,阻碍命运共同体的建构。
(诗人)自由时报1103
本文由:888真人首页 提供
关键字: 888真人首页|网址注册